媒体嘉通

疏通城市“经络” 打造公共交通 应用科技手段 嘉兴多管齐下打造“治堵”新模式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康行远  通讯员 俞忠华 陈丽聪

交通拥堵,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为现代城市的一个通病。为了让百姓出行更便捷,嘉兴市多年来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堵工作,特别是2013年以来,市区坚持公交优先、引导市民绿色出行,不断完善路网、强化交通管理,并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进行科技化治堵,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治堵工作成效逐步显现。

疏通城市经络缓解交通压力

昨天,三水湾区域的东塔路上仍有一些护栏,几台机械正在对部分路面进行铺设作业,道路西侧的非机动车道已全线贯通,即将投入使用,过往车辆都减速慢行。由于道路在施工,人气受到了影响,生意减少了很多。昨天,三水肉庄的店主吴纪林告诉记者,虽然近一个月时间各种肉品销量大幅减少,他还是很支持道路改造的,道路顺畅了,肯定是好事,希望以后生意更兴旺。

桂苑小区的居民陈钰麒每隔三五天就会对三水湾片区交通综合整治的进展情况拍照留念。三水湾堵了这么多年,这次整改,我们附近的老居民都很高兴,我要把这个区域的整改前后变化做一个记录留念。陈钰麒说。

据悉,三水湾区域交通混乱拥堵,已经严重影响到周边居民生活。今年市政府将三水湾区域交通综合整治工作列入了民生实事项目,今年9月底整治工程正式动工,整治改造范围包括东塔路、泾水路部分路段以及两个交叉口的改造、公交站点改造、交通设施完善等。

记者了解到,近三年来,市区新建改建城市道路51条(含14断头路打通项目),完成45.84公里,并完成了11个道路交叉口堵点改造。道路建设是治理交通拥堵工作的基础。建设快速路,打通断头路,可以不断延伸拓展城市路网,疏通城市经络,缓解交通压力。市治堵办专职副主任刘自冉介绍,除了上述51条道路,目前正在施工中的由拳路即将通车,这些道路通车后城市路网更趋科学合理,城市道路的承载力大大提升,将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高效便捷公共交通助力治堵

公交线网的优化改造,公共自行车网络的全覆盖,让家住凌公塘路附近的程女士改变了出行方式。以前上下班开车,现在选择公共交通,不会遭遇堵车,还省下了一大笔油费。程女士已经成了绿色出行的铁杆粉丝

记者了解到,从2011年起,市区先后建立公共自行车网点300多个,投入公共自行车10300辆,基本实现市区全覆盖。今年为了满足市民需求,公共自行车租还车营运时间延长至24小时。随着服务网点的增多,加上我市开展交通“258”行动的大力宣传,市交通运输局等市直机关领导、干部率先践行,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绿色出行,并日渐成为一种时尚,铸就了禾城一道亮丽风景线。

家在洪合镇的姜奎从今年7月份开始,由开车改为乘公交车上下班了。之前开车主要是因为晚上经常加班,现在夜班车开通后,上下班很方便了。姜奎称,他就在江南摩尔附近上班,晚上乘651路夜班车回家很便捷。

随着公交线网不断优化,加上市本级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城乡夜班公交全覆盖,往返于嘉兴市区及各镇(街道)的上班族,有不少成了公交族治堵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打造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的分担率。刘自冉介绍说,近3年来,市区公交车辆增加了159辆,客运量增加了527.1万人次,港湾式停靠站(点)增加了659个,调整优化公交线路176条次,分担率从9.5%增加到13.6%

插上互联网翅膀治堵吹来科技风

每天临近下班,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汪先生有一个习惯:在电脑上打开嘉兴市交通运行指数检测平台,查看各条道路的交通畅通情况,从而决定自己的行车路线。据了解,该平台主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出入城道路的交通状况进行实时监测、评价及对外发布,为公众出行提供服务,辅助行业管理决策。

在大数据时代,这只是政府部门顺应潮流,运用互联网+思维,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让百姓享受到更为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记者了解到,为了加强交通秩序管理,从2013年以来,我市交警部门在交通科技投入资金达1.37亿元,初步构建了以交通指挥控制中心为龙头的交通科技管理主框架。目前,市区全面实施信号灯智能化改造,基本实现信号灯智能化控制全覆盖。另外,市区已建立起智慧交管网络,搭建四大平台和十三大系统,逐步形成智慧交管主架构。

此外,嘉兴已基本建成集市区道路停车收费、清结算、诱导服务、信息发布和停车监督管理等为一体的市区道路停车收费与诱导服务系统平台,一期工程已完成700个地感的安装、1159个停车位的地理信息编码作业和34处收费实行POS机作业。目前,二期工程已获批复,将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新增2000个道路停车位。